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复杂化趋势。为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促进罪错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降低再犯率,近日,赣榆区检察院联合区关工委、区公安局和司法社工,对一起聚众斗殴案件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共同开展一场罪错未成年人矫治帮教活动。活动通过团体家庭指导课、法治教育课堂、问卷调查、训诫谈话、个体辅导的方式,用专业化、人性化的帮教措施,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重塑行为认知、修复家庭关系。为迷途少年铺就回归正途的“暖心路”,也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家庭注入“新能量”。
一、团体家庭指导课:解开“沟通密码”,唤醒责任担当
“您是否真正倾听过孩子的内心?”活动伊始,家庭教育指导师姜在艳老师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围绕亲子沟通、情绪管理、青春期心理等主题,为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家庭关系修复课”。通过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引导父母反思教育中的误区,学习用平等与理解代替责骂与忽视,潜移默化中提升家长沟通、家庭监护能力。
二、法治教育课堂:以案释法,播撒敬畏的种子
逞一时之勇,可能毁一生前程。检察官在本院“红榆伞·检护未来”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真实案例,向未成年人深刻阐述聚众斗殴的严重后果与法律红线。从“冲动成本”到“责任承担”,从“兄弟义气”到“理性抉择”,孩子们在严肃而温情的氛围中逐渐低下了头。“我以前觉得打架只是‘闹着玩’,现在才知道是犯法……”一名少年在经过教育后向检察官表示。
三、家庭“把脉问诊”:一份问卷背后的成长密码
“您对孩子平时较好的朋友了解多少?孩子出门最喜欢的娱乐是什么?”活动现场,检察官向每个家庭发放《家庭成长与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从亲子互动、教育方式、心理健康等维度全面“扫描”家庭症结。这份问卷不仅是帮教的“指南针”,更成为后续个性化跟踪帮扶的重要依据。
四、训诫+承诺:用仪式感叩击心灵回声
“你们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本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李明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分别进行训诫谈话。面对孩子,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与危害性;面对家长,直指监护失职的后果。充满仪式感的环节,让在场家庭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司法的温度。
五、个体辅导:为罪错少年点亮希望明灯
针对两名依法不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检察官联合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开展“一对一”家庭辅导,深入挖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并量身定制帮教方案,通过法律教育、心理干预和家庭指导,提升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帮教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守护一方平安。此次联合帮教不是终点,而是精准帮教链条的起点。本院将持续跟踪涉案家庭,通过每月沟通+心理评估等机制,助力迷途少年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