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市域示范培育点,市总工会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纳入各级工会深化改革的重要议程,坚持党建引领统建、双向融合联建、优化职能构建、数智赋能促建,着力提升工会参与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港城样本。
市总工会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工会参与、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健全劳动领域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探索建立工会在劳动领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创新创设“小易说法”栏目,举办新就业形态群体法治培训,编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典型案例汇编—货车司机篇》和常见法律知识问答,累计发布“小易说法”120余期,被评为市微普法创新项目,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工会牵头、人社、网信、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参加的维护劳动领域安全稳定工作小组,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联合开展金牌调解组织三年培育选树活动,培树1家全国工作突出基层调解组织、7家省级金牌调解组织。制定工会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建立风险联排、信息联通、研判联动、处置联手等工作机制,总结推广“四个到位”矛盾调处法(合法的诉求调处到位、合理的诉求协调到位、普通咨询解释到位、无理诉求教育引导到位),2个案例获市委和省总工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创新开展“跨时空调解”,5个案例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工会法律服务优秀(典型)案例”,创建“老总调解员”工作品牌受到人社部表彰。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贴近职工、贴近一线的优势,市总工会按照“组织有队伍、服务有阵地、工作有保障”的标准,扎实开展“五项行动”,运用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结合建会入会、民主管理等工作,通过劳动争议多元化解、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智慧工会等途径,发现问题线索,主动介入化解,提升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化解效能。
实施“一函两书”法律监督行动,培训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1260名,提高监督实效。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对336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指导。
实施多元解纷平台建设行动,组建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职工法律服务志愿者等队伍,深入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扎实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启动建设“连云港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在120个“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同步加载法律服务功能,推广使用“工会服务职工法务云”。
实施工会阵地功能提升行动,在具备条件的“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劳模工作室”等工会既有阵地,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集中力量为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争议调处等服务,推动劳动争议就地快速解决。
实施社会组织联系引领行动,会同有关部门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法治宣讲、心理关怀、法律援助、帮扶关爱,助力防范化解纠纷。
实施数智赋能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数智工会建设,推广使用“工会智能法律服务系统”,为广大职工提供可靠、快捷、智能法律服务。加大“江苏工会12351网上法律服务站”等智能平台的宣传推广,用好“12351热线”电话,预防排查化解各类中级以上风险30个,依法办结12351服务职工热线等信访事项110余件。
“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示范培育是一项全新工程。全市各级工会积极融入基层治理,聚焦难点堵点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将示范培育融入“多维共治、精网细治、赋能强治、数字优治、融合善治”一体筹划建设,力争实现阵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各县区工会在全面推开示范培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产业、行业特色,分别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特色做法,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东海县依托水晶、穿戴甲等全国知名产业,打造“晶都枫桥”“指甲枫桥”;灌云县依托中小企业园数字化平台以开山岛之名打造“红岛枫桥”;灌南县赋予“维权大篷车”新的时代内涵,打造“移动枫桥”;赣榆区依托下口船员工会打造“海上枫桥”;海州区依托商协会等社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打造“惠企枫桥”;连云区围绕服务“一带一路”产业发展打造“丝路枫桥”。通过做优品牌,不断提升我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庄婷婷周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