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首日,江苏高速公路迎来出行高峰,全省高速出口总流量达552.06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4.8%。
面对超大流量考验,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联合公安交警和江苏交控,以“一路三方”协同机制为核心,通过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智慧调度和立体服务,实现 “高峰流量稳得住、突发情况快处置、群众出行有保障”。全省路网总体运行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运输事故,路网通畅率达95.17%,严重缓行里程同比大幅下降31.7%,群众出行满意度显著提升。
精准研判、优化调度,构建“1+10+12”指挥体系
5月1日中午12点多,南京“驴友”张先生一家如约到达连云港海滨大道,与朋友相聚。张先生见面就跟朋友感叹:“前一天晚上就在担心,会不会堵在半路。今天一路上看到几拨执法人员沿途在巡逻。总体顺利,开启完美假期。”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今年五一超大流量,节前,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全面复盘近年假期保畅经验,结合外省创新做法,聚焦33个易拥堵路段、49个繁忙服务区,构建“1+10+12”保畅体系(即1个总体方案、10项应急预案、12项专项措施),形成“事前引导限流、事中分级管控、事后复盘优化”的全链条调度指挥工作体系。通过收费站限流、路段“358”分类管控(3公里预警、5公里管控、8公里分流),动态调节路网压力。
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全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同比增长4.8%,但中度缓行里程同比下降15%,严重缓行里程同比大幅下降31.7%。交通执法部门累计出动执法力量1281人次,巡查里程超680车小时,立案处罚违规行为44件,有效维护了通行秩序。
水陆联动、高普联动,多措并举均衡路网流量
针对跨江通道压力,江苏首次实施“水陆并行”分流策略:一方面,联合江苏海事局加密江阴、苏通、沪苏通大桥上下游6条汽渡航线,日均增派渡轮360班次,分流车辆1.5万辆次;另一方面,通过走访物流企业、在运输场站张贴海报、发送短信提醒等方式,引导货运车辆错峰出行。假期首日,货车流量同比仅增0.9%,客货混行矛盾显著缓解。
“以往货车扎堆过江,却经常绕来绕去过不了江,今年提前收到交通部门的错峰建议,我们调整了发车时间,运输效率反而更高。”泰州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为缓解重点路段压力,江苏在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等热点区域实施“高普联动”分流:首次通过干线公路信号灯“绿波”控制、情报板实时提示,引导车辆绕行平行国省道,均衡全路网流量。
智慧扩容、科技赋能,全面提升路网通行效率
依托“智慧扩容”技术,江苏预设开放应急车道327公里,通过可变情报板、无人机喊话等方式实时提示车辆通行规则。同时,全省布设402处路面救援驻点,联动45个快赔点和56个医疗消防备勤点,假期首日,高效处置突发事件2001起,平均处置时间仅19分钟。
在京沪高速无锡段,一辆故障车从报警到拖离仅用十几分钟。“我刚打开双闪,无人机就飞来提示,接着巡查车就到了,效率太高了!”车主李先生连连点赞。“特别是,我从来没有过在高速上抛锚的经历,当时身边车流滚滚,突然一下子整个人都呆了。头顶无人机带来了江苏交通执法的全程救助引导,心里顿时不慌了。”
不仅如此,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还与高德、百度等导航平台深度合作,仅五一当天动态发布83条出行提示,实施27次线路调度,引导80万辆次车辆主动避开拥堵节点。全省1.2万块情报板实时更新路况,定向推送短信超千万条,形成了“云端+终端”的信息服务网,让节日出行的车主上路更有底气。
服务升级、“电量”倍增,暖心服务陪伴假日旅途
针对新能源车出行需求,江苏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在49个繁忙服务区新增固定充电车位246个、移动充电车位238个,总充电能力较春节提升80%。各基层执法大队还安排专人在服务区充电桩区域驻点,为驾驶员提供操作指导和故障排查服务。
“师傅,您先扫码启动充电,屏幕显示‘连接成功’后就可以了。”今年69岁的朱老先生自驾去女儿家,在阳澄湖服务区,执法人员看老先生操作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太熟练,连忙上前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在一些大流量的服务区,执法人员不仅24小时驻守,还通过制作 “充电操作流程图”张贴在充电桩旁的方法,帮助更多车主自助充电。通过全方位服务,充电的需求虽然增加了,可充电的体验明显提升了。以茅山服务区为例,五一当天入区新能源车2208辆,同比增长约20%,其中使用充电桩727辆,充电平均时长约30分钟,基本做到即来即冲,零故障、零投诉。“以前充电要排队一小时,现在随到随充,执法人员和志愿者引导,体验好多了!”新能源车主陈先生表示。(苏交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