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在志愿讲解中上好“博物馆里的思政课”
2025-04-27 15:3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一寸云锦一寸金,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千年文明的密码。”在南京云锦博物馆,金陵科技学院的学生陈杰身着志愿者马甲,正为游客讲解南京云锦的历史追溯。陈杰是学校“文博新声”讲解队的一员,这支讲解队活跃在南京多家博物馆,成立不到1年便已完成40多场志愿讲解,服务受众超1500人次。

南京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去年10月,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成立“文博新声”讲解队,招募学生走进博物馆进行志愿讲解,队伍很快从一开始的四人壮大到现在的百余人,已经成为南京云锦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文博场馆的固定讲解队伍。讲解队不仅“讲文物”,更“讲文化”。在瞻园,他们结合太平天国历史与园林建筑美学,还原近代风云;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他们以“金榜题名”为切入点,串联起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在世界文学客厅,他们通过曹雪芹、吴敬梓等文学巨匠的故事,展现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底蕴。

博物馆里的参观者,有的是不远千里来到南京的游客,有的是对世界满眼好奇的青少年,也有的是历尽千帆的花甲老人,他们都在青年志愿者的讲解中了解南京城的前世今生。陈杰说,在一次青少年公益嘉年华的活动中,他们设计了“南京历史文化知识小问答”闯关游戏,并设置“我想对宁说”留言区,吸引了数百名青少年参与,一名来自淮安的学生在留言中写到“来到曾经在书上看到的历史景点,感受到南京文化的源远流长,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位于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东南角,历史上曾是中国第一座文学馆的所在地,现在是南京“文学之都”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博新声”讲解队也会经常在这里进行志愿讲解,对讲解队的成员而言,每次志愿讲解同样也是自己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的过程。陈杰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讲解时,第一次了解到饾版拱花印刷,明朝出版家胡正言首创的“饾版”“拱花”工艺对中国书画、版画、印刷术发展影响深远,他在南京主持刻印的《十竹斋笺谱》代表着中国木刻版画的制作工艺巅峰,被鲁迅先生称为“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参与志愿讲解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知道了更多关于南京的故事,更加爱上了南京。”陈杰说。

据了解,做讲解员需要“持证上岗”,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考取讲解证,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专门开设了“薪火夜研·青年Yeah校”,由持有导游证或博物馆讲解证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博物馆讲解进行培训。同时,学院推出“文博新声讲解员成长计划”,邀请专家开展定制化培训,提升志愿者讲解员的专业素养。(通讯员 刘鹏 童明明)

标签:
责编:李艳玲